null
吉林省境内,在松花江水系中有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9条。其中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3条。该节按其汇入干流的先后,依次记述。
一、头道松花江
头道松花江,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奉天通志》载:“因自内地东行,先渡本流,次渡松花江干流,遂名此为头道松花江,彼为二道松花江”。
头道松花江上源有南、北两股河流,北股发源于长白山主峰南麓,坡陡流急(河道坡度10.8‰),称为锦(紧)江;南股发源于抚松县漫江镇望天鹅峰北麓,因低于长白山主峰,坡度较缓(8.2‰),称为漫江,是头道松花江的主源。《奉天通志》记载:“二江流势缓急迥异,故各状其势,以紧、漫名之”。锦江、漫江汇流后,称头道松花江,流向西北,过青岭后转向西流,在抚松县大营乡有汤河自左岸汇入,在汤河口以下转向北流,为扶松、靖宇两县界水。在抚松县城西北,有松江河自右岸汇入,水势增大,流向转西南,至靖宇县花园口镇转向北流,在左岸有珠子河及那尔轰河汇入。那尔轰河口以下,转向东流,在靖宇县那尔轰镇两江口注入松花江。河长244.8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3‰,流域面积7927平方公里。
头道松花江两岸山高林密,河谷狭窄。抚松镇以上河道多急流与小瀑布,河底为块石、大砾石。以下河道有浅滩、暗礁,河底多为卵石、砾石组成。据抚松镇下游高丽城子水文站(集水面积4728平方公里)1953~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8.17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5.3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8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6690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3.51立方米/秒(1958年)。从1958年以来,由于沿河两侧山区开荒等人为影响,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多年平均含沙量0.1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模数99.9吨/平方公里、年输沙量47.30万吨。
在头道松花江流域内,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06条,其中大于或近于1000平方公里的松花江二级支流有松江河和珠子河。
松江河又名松香河、老松香河,因两岸产松香(达子香)而得名。该河发源于抚松县东岗乡白云峰西麓,出源后流向西北,在右岸先后汇入槽子河、三道松江河及二道松江河。在二道松江河口以下转向西流,河道弯曲,至抚松县城西北注入头道松花江。河长143公里,河道平均坡度4.6‰,流域面积1935平方公里,是头道松花江的最大支流。
松江河主要汇集长白山主峰西坡的水流,呈梳状河网。右岸支流槽子河上游森林密布,属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松江镇以下,沿岸多次生林,河道切割较深,坡降较大,水流湍急,滩哨较多。
珠子河满语河名为蒙江,因产蚌珠而得名。发源于靖宇县西南龙岗山脉大四方顶子峰东麓,流向东北,在龙泉镇欢起屯西转东流,过靖宇县城,在右岸青龙河汇入后转向东北,于东兴乡清江村西南注入头道松花江(白山水库库区)。流域面积953平方公里,河长80.3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5‰。据位于靖宇县城的靖宇水文站(集水面积390平方公里)1959~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3.0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9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71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44立方米/秒(1966年),最小流量0.065立方米/秒(1977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11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1.60万吨、年输沙模数41.2吨/平方公里。
珠子河上游山高林密,水浅流急。自欢起屯至靖宇县城东北葫芦头沟,地势平坦,水流较缓,两岸多灌木林和新开垦的耕地。葫芦头沟以下为峡谷,林木茂密,多滩哨,哨下有深潭、暗礁,河床大部为基岩和大块石,岸边多为三、四十米高的陡峭石崖。适宜修建水电站。
二、辉发河
辉发河是松花江一级支流。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兰青色的水。辉发河流域在辽金时期为女真族回跋部居住地,故河名有“回跋”音转之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述:“辉发通考作回霸。辽史作回跋。金史作晦发。又作回怕。明统志作灰扒。皆一音之转”。
辉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脉北侧。北流33.70公里进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内,转东北,过辉南、磐石、桦甸县境,在桦甸县金沙乡福安屯东注入松花江。河道平均坡度0.5‰,河长267.70公里,省境内234公里。流域面积14896平方公里,其中吉林省境内为14376平方公里。
山城镇以上的河段当地称杨树河。山城镇至辉南县三统河口之间的河段,当地称大柳河。山城镇以上为丘陵地带,河道窄浅。山城镇以下为海龙盆地,两岸平坦,有宽广的河漫滩,开垦大片水田。该段河宽50~180米,河槽浅,河床为细沙。辉南县石道河河口以下,河谷狭窄,两岸多为丘陵及陵岗状阶地,灌木丛生。只在桦甸县城附近,两岸宽阔,为山间小盆地。该段河道较规整稳定,河底为沙、卵石。辉发河流域水情变化较大,桦甸县城郊四道沟水文站,1953年测得最大洪峰流量7120立方米/秒,为188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据五道沟水文站(集水面积12391平方公里)1954~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7.69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83.7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010立方米/秒(1975年),最小流量0.44立方米/秒(1979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4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121万吨、年输沙模数97.4吨/平方公里。
辉发河为树枝状河网,两岸平衡发育,为省内所罕见。流域面积左岸7401平方公里;右岸为7495平方公里。共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各级支流17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或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有松花江二级支流莲河、大沙河、一统河、挡石河、金沙河。
莲河,又名沙河。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乡哈达岭山脉的老爷岭东麓,流经东丰、梅河口市境,流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河长79.4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出源后北流,过杨木林乡转东流,至东丰县城西转东南,至南屯基乡再转东流,在梅河口市莲河屯注入辉发河。该河河槽宽20~30米,沙质河床。在南屯基以上为低山丘陵区,河谷较开阔。据东丰水文站(集水面积481平方公里)1958~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2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70立方米/秒(1964年),一、二月份常发生连底冻,最小流量为0。南屯基以下为黄土台地和辉发河河谷的一级阶地,河道弯曲,河漫滩较宽,滩地为淤泥,柳条丛生。沿河两岸为耕地,多受洪水威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东丰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含沙量5.15公斤/立方米,最大断面含沙量56.4公斤/立方米(1967年),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0.9万吨、年输沙模数642吨/平方公里,为辉发河流域各河的最大值。
大沙河发源于东丰县沙河镇乡哈达岭山脉大寒葱顶子峰南侧,流经东丰县、梅河口市境,流域面积1014平方公里,河长8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出源后流向东南,在梅河口市海龙镇正义村东南注入辉发河。大沙河流域在梅河口市一座营乡以上为低山丘陵,以下较平坦。河道弯曲,河槽窄深,河岸陡立,岸高一般2~4米,河底为沙和淤泥。岸边柳条丛生,两岸多为耕地。
一统河,又名伊通河、图们水。发源于柳河县向阳镇龙岗山脉滚马岭东侧,流向东北,通过柳河县城,穿越梅河口市的进化、杏岭、义民、河洼等乡,至辉南县朝阳镇东注入辉发河。流域面积1547平方公里,河长140.4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据柳河县柳河水文站(集水面积622平方公里)1956~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65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2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5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34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为0。一统河,在柳河镇以上为低山丘陵地带,河谷较窄,河道较规整,河底为沙、卵石,两岸多次生阔叶林。柳河镇以下,河谷较宽,复式河槽较多,沙质河床,冲淤变化较大,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发育,两岸多水田及柳丛。
三统河,又名三通河、三纵河、三屯河。发源于柳河县和平乡红石镇龙岗山脉瓮圈岭。河源处的干流又称红石河,其西侧的山河(又称大野猪沟)与东侧的小通沟河分别发源于邻近的大顶子岭和通沟岭,三条河在三源浦镇汇合,得名三统河。三河汇流后,流向东北,在姜家店乡转向北流,至大通沟乡自立屯东为柳河、辉南两县界水,前流约10公里后,进入辉南县境内,于高集岗乡马家岭屯西注入辉发河。河长13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1‰,流域面积2434平方公里,是辉发河的最大支流。据样子哨水文站(集水面积1957平方公里)1956~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49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6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7.9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270立方米/秒(1971年),最小流量0.26立方米/秒(1978年)。该河在三源浦以上为低山区,多次生阔叶林,河谷狭窄,河床为沙、卵石。三源浦附近为山间盆地,多水田。三源浦以下为丘陵区,河谷稍宽,两岸多为耕地。辉南县样子哨镇以下,河床为沙、卵石。沿河两岸平坦开阔,水田较多。
挡石河,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鸷鸟。发源于磐石县三棚乡哈达岭山脉红石砬子峰东侧,流向东南,经磐石县城,在牛心乡兰家村兰家网屯南注入辉发河。流域面积999平方公里,河长51.6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2‰。该河上游呈扇形河网,汇流快,水势猛。据磐石县宝山乡的韩家水文站(集水面积612平方公里)1957~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87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84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254立方米/秒(1970年),最小流量为0(1968、1974、1979年)。河流右岸近山,左岸平坦,较为开阔,多耕地。河槽窄深,河底多由细沙组成,部分河段为黑淤泥,易坍岸。
金沙河,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沙狐狸。发源于桦甸县八道河子乡哈达岭山脉凤凰顶子峰西侧,流向东南,在金沙乡福安屯南汇入辉发河。流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河长70.3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据桦甸县金沙乡民立水文站(集水面积1037平方公里)1958~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32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9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9.3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697立方米/秒(1973年),最小流量为0(1976、1980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24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7.20万吨、年输沙模数69.7吨/平方公里。该河上游为低山区,坡度较陡,中、下游为丘陵,两岸多岩石陡壁,灌木、杂草丛生。河道稳定,河槽窄深,河底由沙、卵石组成。河口一带常受辉发河洪水顶托,泛滥成灾。
三、饮马河
为满语河名,金代称移里闵河;元代称亦迷河;明代称一迷河、伊迷河、额勒敏河;清代称伊勒门河、驿马河。“额勒敏”含义为未搭鞍之马,“伊勒门”含义为阎王,皆指该河洪水涨势迅猛,危害严重,饮马河右岸,永吉县金家乡的伊勒门站,为清代盛京与吉林之间的驿站。《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清高宗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巡吉林,曾饮马于此,故又称饮马河。
饮马河流域面积18247平方公里(含西侧波罗泡闭流区)。跨东丰、磐石、永吉、双阳、伊通、九台、德惠、公主岭、农安和长春10县、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
(一)干流 饮马河发源于伊通县地局子乡哈达岭山脉老爷岭东南侧,向东流,当地称小黄河。在磐石县烟筒山镇田家村西右岸有驿马河汇入,转向西北,过烟筒山镇新发屯后为磐石、双阳两县界水。出磐石县小梨河乡后,为双阳、永吉两县界水。过双阳县佟家乡五花顶子屯后,转向北流,在双阳县四家乡新光村东,左岸有双阳河汇入,在永吉县万昌乡吴家村西,右岸有岔路河汇入,汇流后,出永吉县境为双阳、九台两县界水。出双阳县四家乡后,先后进入九台、德惠县境内。在德惠县松柏乡西王家窝堡屯北,左岸有雾开河汇入。至农安县靠山镇左岸有伊通河汇入,转向东北,为德惠、农安两县界水,在农安县靠山镇红石垒屯东南注入松花江。河长386.8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3‰。据德惠县哈大线铁路桥处的四马架水文站(集水面积7588平方公里)1955~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33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69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798立方米/秒(1973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9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58.4万吨、年输沙模数76.9吨/平方公里。1960年石头口门水库运行后,冬季常发生连底冻,流量为0。
饮马河干流在磐石县烟筒山镇以上为低山丘陵区,灌木丛生。河谷宽1公里多,较平坦,两岸多水田。河道弯曲,河槽窄深,河底为沙、卵石,河岸较陡,多为沙土,易坍塌。烟筒山镇至九台县石头口门水库,沿河为平缓的丘陵和台地,多呈微波状,河谷有洼地及沼泽。河道较弯曲,河槽呈“U”形,河底为沙或细沙。石头口门水库坝下至河口,沿岸为波状台地和平原,冲沟发育。河口附近有沼泽及风成沙丘、河道弯曲,特别在哈尔滨—大连线铁路桥以下,曲流婉转,多复式河槽。河底为细沙和淤泥,河漫滩较宽,常受松花江干流洪水顶托,回水到伊通河口以上,洪涝灾害较多。
(二)支流 饮马河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各级支流188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双阳河、岔路河、雾开河、伊通河、新凯河。
双阳河,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黄色的河。发源于双阳县太平镇将军岭西南罗泉背。出源北流,在双阳镇东甩湾子屯附近折向西流,经双阳县城后,转向北流,在齐家乡关家烧锅屯西转向东北,于四家乡新光村东注入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尾部)。流域面积1290平方公里,河长92.8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据双阳县新安水文站(集水面积1028平方公里)1971~1980年实测:多年平均流量2.11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205立方米/秒(1973年),最小流量为0(1977年)。双阳镇以上为低山、丘陵区,多次生林。双阳镇以下,河谷较宽阔,河道弯曲,河槽窄浅,河底为淤泥。该河上游呈扇形河网,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双阳镇附近汇集,形成洪水汇流快、洪峰模数较大的特点;而中、下游河道坡度较小,渲泄不畅,常发生洪涝灾害。双阳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严重,据新安水文站1972~1980年实测,多年平均含沙量1.21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8.30万吨、年输沙模数80.6吨/平方公里。
岔路河,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满,意为水量大的河。发源于磐石县取柴河乡大乔麦楞屯东北,流向西北,在永吉县官厅乡吴家村西注入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库区)。流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河长102.6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6‰。岔路河流域在岔路河镇以上为低山丘陵区,多次生林,植被较好,河谷狭窄,河道较顺直,河槽窄深,河底为沙、卵石。岔路河镇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河道弯曲,河槽宽浅,河底为细沙。1972年,位于岔路河镇马场村境内的星星哨水库大坝合龙后,下游成为人工控制径流的河段,两岸开改成水田。
雾开河,发源于大黑山脉双阳县泉眼乡后砬子屯东,出源后西流,于赵家岗子屯附近转北流,过九台县卡伦镇,在德惠县松柏乡西王家窝堡屯北注入饮马河。流域面积1198平方公里,河长13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雾开河流域在卡伦镇以上为丘陵区,以下为微波状洪积台地,两岸土地已大部垦植。河道弯曲,河槽宽30米左右,河底为淤泥,洪水期常漫溢成灾。
伊通河,为满语音转河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伊通河即金史之益褪河,明统志之一秃河,一统河,满洲源流考之伊屯河,清一统志之伊敦河。金史语解,伊敦,粗涩也”。古代,伊通河水清越底,游鱼如梭,两岸林木如篦,被称为伊通州各族人民的摇篮。
伊通河发源于伊通县板石乡哈达岭山脉青顶子岭北侧。出源后流向西北,在营城子镇营城子屯与四间房屯之间为伊通、东丰两县界水。过伊通县城,在马鞍山镇转向北流,经长春市,在农安县合隆镇与开安镇间为农安、德惠两县界水。过农安县城后,转东北,至榛柴岗乡拉拉屯东南,又为农安、德惠两县界水。在农安县靠山镇东注入饮马河。河长342.5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3‰,流域面积8440平方公里,是饮马河的最大支流。该河在长春市郊区新立城水库以上为低山丘陵区,生长稀疏的杂木林,有水土流失现象。河谷宽1~2公里,河道弯曲,河底为泥沙夹小卵石。新立城水库至农安县华家乡新凯河口区间为丘陵和台地,河谷宽5~10公里,河道弯曲,河底为细沙和淤泥,岸边有零星柳丛。新凯河口以下,地势开阔平坦,河道弯曲,多牛轭湖,河槽较深,河底为泥沙。据农安县农安水文站(集水面积6508平方公里)1955~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5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8.1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96立方米/秒(1970年),最小流量为0(1960年、1965年);多年平均含沙量1.21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32.70万吨、年输沙模数50.2吨/平方公里。
新凯河原名新开河,是伊通河的支流。发源于伊通县景台乡大黑山脉庙岭北侧。出源后北流,经公主岭市及长春市郊区入农安县境,在华家乡郑大壕东注入伊通河。流域面积2289平方公里,河长113.7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新凯河流域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以上为丘陵区,冲沟发育。范家屯以下为台地和平原,河槽窄浅,河底为淤泥。
四、嫩江
为蒙古语音转河名,意为碧绿色的水。南北朝时期称捺水、难水;隋、唐时期称难河、那河;辽代称纳水、鸭子河;金、元时期称恼木连,也叫猱河、纳兀河、那江;明代称脑温河;清代称诺尼水、嫩江。
嫩江是松花江的最大一级支流,流域的大部分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吉林省境内,仅为嫩江的下游右岸,包括支流洮儿河和霍林河两条河流的下游部分。在吉林省的流域面积为38748平方公里(含南侧闭流区),约占嫩江总流域面积的14%。
(一)干流 嫩江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出源后南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在吉林省镇赉县丹岱乡十家子屯北入吉林省境,为吉林、黑龙江两省界水。在大安县月亮泡镇端基屯有洮儿河从右岸汇入,流向东南,过大安县城大赉镇,至前郭县平凤乡三岔河注入松花江。嫩江在吉林省境内的江段长193公里,坡降为0.04~0.07‰,水流平缓,河道弯曲,河床稳定,沿江遍布沼泽湿地,沟汊纵横,形成许多小岛,岛上灌木杂草丛生。大洪水期,沟汊串通,泡沼相连,水面宽达10~12公里,河槽调蓄量大,涨落缓慢,汛期一般年份呈一个馒头形的洪水流量过程线。据大安县大赉水文站(集水面积221715平方公里)1951~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8.2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1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8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8810立方米/秒(1969年),在枯季回水顶托时期流量常出现0;多年平均含沙量0.0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127万吨、年输沙模数5.73吨/平方公里。大水年份,洪水的落水时间常延续到封冻初期。因河道坡度小,在枯水期和松花江干流发生大洪水时,常受松花江的严重顶托,回水范围常远达洮儿河口以上。
在吉林省境内,嫩江平、枯水时期,主槽水面宽200~500米,水深4~9米,流速0.1~0.4米/秒,上至齐齐哈尔,下达哈尔滨,可以通航。
(二)支流 嫩江在吉林省境内,共有各级支流1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有洮儿河和霍林河。
洮儿河,为蒙语音转河名,意为弯弯的河。南北朝时期称太沵河、太鲁水;唐代称它漏河、太鲁水;辽代称他鲁河、挞鲁河、长春河;金代称挞鲁古河;元代称托兀尔河、陀喇河;明代称塔儿河;清代称淘儿河、託(托、陀)罗河、滔尔河、洮尔河、洮儿河。上述各河名,皆为音译用字不同,不属河名变动。
洮儿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大兴安岭山脉的高岳山,流向东南,过乌兰浩特市,在洮南市岭下乡新平屯西进入吉林省境内。在洮南镇北,右岸有大支流蛟流河汇入。过洮南镇转向东北,出洮河乡后为大安、镇赉两县界水。至大安县丰收乡韩屯西北,转东流,在大安县月亮泡镇端基屯东北注入嫩江。在吉林省境内河长279.70公里,流域面积10615平方公里,约占洮儿河总流域面积的32%。据洮南镇洮南水文站(集水面积27200平方公里)1951~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6.33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5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39.6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2230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流量为0(1956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47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53.60万吨、年输沙模数19.7吨/平方公里。洮儿河流域在洮安县岭下乡新平屯至镇西为丘陵区,河道坡陡流急,河底为卵石。镇西以下进入平原区,两岸开阔平坦,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河曲发育,滩地较多,河底由小卵石及细沙组成,洪水时坍岸现象较严重。洮南镇以下,沿岸沙丘和沙垄发育。洮河乡以下,沿岸多低洼湿地,柳条丛生,芦苇、蒿草成片。
蛟流河是吉林省境内洮儿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大兴安岭山脉的老头山。出源后东流,在洮南镇野马乡野马图屯西进入吉林省境内。在瓦房镇仁义屯南,左岸有那金河汇入,转向东南。在洮南镇北注入洮儿河。在吉林省境内,蛟流河长124公里,流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约占蛟流河总流域面积的43%。洮儿河及其支流蛟流河,在吉林省境内,河床渗漏,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河川径流量向下游递减,据1971~1980年实测,洮儿河干流上的镇西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38亿立方米、洮南水文站为6.77亿立方米、黑帝庙水文站为4.23亿立方米。这3处水文站的集水面积分别为18462、27200、28000平方公里。
霍林河为蒙语音转河名,含义是河水如同饭茶,喻两岸水草鲜美,牲畜吃得膘肥体壮。霍林河辽代称浑河;金代称鹤五河;元代称哈老哥鲁河;清代称合河。霍林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大兴安岭山脉后特勒罕山,流经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右中旗,在通榆县同发乡敖布嘎屯西北进入吉林省境内。在通榆县向海乡尖底泡子分北、中、南三股河道。中股河道进入兴隆水库,出库后在四井乡后四家子屯北汇入北股河道。北、南两股河道分别在双岗和胡家店过四平—齐齐哈尔铁路,东流至大安县龙沼乡汇合。再流向东北于海坨乡穿通辽—让胡路铁路后入前郭县查干湖;出查干湖,越长春—白城铁路,入前郭县八郎乡库里泡;出库里泡继续北流,在库里泡东北注入嫩江。霍林河在吉林省境内河长307.60公里,流域面积15077平方公里,约占霍林河总流域面积的54%。
吉林省境内为霍林河的下游平原区,在通榆县西部和北部多波状起伏的沙丘,河流穿行于苇塘、沼泽之中,非沼泽河段经常干涸。洪水时汪洋一片,洪水过后洼地蓄水成为泡塘。洪水涨落缓慢,一般年份只能流入查干湖。由于霍林河上、中游河水被大量引用,1962年以后吉林省内的霍林河道及苇塘逐渐干涸。
五、拉林河
拉林河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爽快、欢喜。辽代称涞水河,喇离水;金代称涞流水、落黎水、烈邻水;元代称喇林河;明代称纳邻河;清代始称拉林河。上述河名,以及古志书、辞典中所称之兰林河与兰陵河,皆为音译用字不同,不属河名变动。
拉林河发源于黑龙江省五常县张广才岭山脉白石砬子山。白石砬子山原名为拉林山,故名拉林河。吉林省处于中、下游的左岸,境内流域面积9027平方公里,约占拉林河总流域面积的41%。拉林河出源流向西北,有上、下两段为吉林、黑龙江两省界水。上段长19公里,在舒兰县金马乡永立屯东至老龙湾北,对岸为黑龙江省五常县;下段长214公里,自榆树县于家乡五家窝棚屯东南3.50公里处起,流向西北,在榆树县育民乡赵家窝棚屯北转向西南,于扶余县蔡家沟乡珠山西北穿过哈尔滨—大连铁路,转向西北,至扶余县伊家店乡西北屯东北注入松花江。两段界河长233公里,约占拉林河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该河在舒兰县金马乡河段,河谷狭窄,坡陡流急,河槽宽45~60米,河底为大块石和卵石。在榆树县延河乡对岸的牤牛河口以上为丘陵区,河谷较开阔,河道弯曲,河底为细沙,沿河多柳丛、沼泽、湿地。延河乡以下为台地、平原,两岸多沙丘、湿地,河道弯曲,多汊流。一般洪水,水面宽1000~2000米,大洪水时2000~4000米,最宽处达6000米。据哈大线铁路上游的蔡家沟水文站(集水面积18339平方公里)1954~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3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6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0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030立方米/秒(1956年),最小流量为0(1980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19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62万吨、年输沙模数33.8吨/平方公里。
拉林河在吉林省境内共有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98条,其中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细鳞河、卡岔河。
细鳞河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小鲤鱼。此河曾盛产鱼类,尤以小鲤鱼为多,因而得名。又名溪浪(锡兰)河,亦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相连。因该河为细鳞、霍伦两河汇流而得名,故曾称双川河。
细鳞河发源于舒兰县上营乡老爷岭山脉秃老婆顶子山北麓,流向东北,在惠康屯转北流,至上营屯转向西北,至舒郊乡新兴屯复转北,过舒兰县城后转向东北,在平安镇双河村西北,右岸有霍伦河汇入,又经4公里的吉林、黑龙江两省省界之后出吉林省境,于黑龙江省五常县境注入拉林河。在吉林省境内,河长118.8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2‰,流域面积2727平方公里(含霍伦河),约占细鳞河总流域面积的94%。据舒兰镇的舒兰水文站(集水面积824平方公里)1962~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2.8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48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4立方米/秒(1964年),冬季常发生连底冻,流量为0。
细鳞河从南到北纵贯舒兰县中部,状似弓背。在小城乡以上为低山、丘陵区,多次生林,河谷宽0.20~0.50公里,坡陡流急,河床为大、中卵石。小城乡至舒兰镇为丘陵区,河谷宽0.50~1.00公里,河道稍有弯曲,河岸有局部冲刷,河底为中、小卵石夹砂。舒兰镇以下河谷开阔,宽2.50~3.00公里,河道弯曲,河底为中沙,有冲淤。两岸地平土沃,尽为耕地。细鳞河的主要支流霍伦河,又名呼兰河,发源于舒兰县榆树沟乡张广才岭山脉东大杠峰东北。河源处满语地名“鸭子架”,含义为青沟。该处山高谷深,森林茂密,远望一片青色。流向西北,与细鳞河平行,在平安镇双河村西北注入细鳞河。流域面积1502平方公里,河长128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7‰。据位于七里乡的七里二水文站(集水面积1382平方公里)1956~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3.97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1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750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0.07立方米/秒(1980年)。霍伦河流域在新安乡以上的中、低山区,森林茂密。新安乡至七里乡为丘陵区,河谷宽1.50~2.50公里,河道弯曲,河槽宽30米左右,河底为砾石夹沙。七里乡以下,河谷开阔,河槽宽50~70米,河底为细沙,冲淤严重,有坍岸现象。
卡岔河,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汇流的河。上游由响水河、天德河、上二道河汇流而成,得名卡岔河。发源于舒兰县二道乡老爷岭山脉庆岭山西麓朱家小院屯西南沟。出源河段当地称响水河,流向西北,在亮甲山附近之庆丰乡宝山村右岸有天德河汇入,继于朝阳镇关桥村左岸有上二道河汇入,水势增大。1968年,卡岔河亮甲山水库建成蓄水,天德河和上二道河的河口均在水库库区。自亮甲山水库坝下,向北流,在莲花乡谭家屯以北入榆树县,至榆树县大岭乡大沟屯转向东北,于怀家乡义山村牛头山东注入拉林河。河长192.6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3‰,流域面积3156平方公里。据位于榆树县大岭乡的前红石砬子水文站(集水面积2585平方公里)1957~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01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5.6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45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为0(1958年)。
卡岔河从南向北,纵贯舒兰县西部和榆树县中部。在亮甲山水库坝址以上为低山、丘陵区。上二道河源头地带有少量树林,其余多为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道滚动、淤积较重。亮甲山水库以下为台地、平原区,河谷开阔,地势低平,河曲发育,河底为淤泥,冲淤严重。沿河大部分地段为沼泽、湿地和草甸。河流中、下游是重要农业区,但常发生洪涝灾害。
六、牡丹江
为满语音转河名,因发源于牡丹岭而得名。唐代称忽汗河、忽汗水;辽代称斡郎改河;金代称呼尔哈河、呼(胡)里改河,鹘里改河、活罗海河、神隐水;元代称忽尔哈江、胡里改江;明代称胡里改江、呼(忽)尔海河、呼拉哈河、虎(胡)尔哈河、火儿哈河;清代称勒富善河、虎尔哈河、瑚尔哈河、牡丹江。满语“虎(瑚、呼、忽)”皆为弯曲之意。
牡丹江是松花江下游区右岸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39090多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为其上游江段,流域面积10547平方公里,约占牡丹江总流域面积的27%。
(一)干流 牡丹江发源于敦化市马号乡牡丹岭山脉寒葱岭北麓,流向西北,过马号乡石门林场后转向东北,穿敦化市,在沙河桥乡转向北流,至黑石乡丹南屯西北于左岸有支流珠尔多河汇入,折向东流,在林胜乡横道河屯北,转向东北,于大山咀子乡小咀子屯出吉林省境,流入黑龙江省镜泊湖。出镜泊湖后,经宁安县城和牡丹江市,在依兰市注入松花江。在吉林省境内,河长231.5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据敦化市大山咀子水文站(集水面积8075平方公里)1958~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7.35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4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4.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160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0.65立方米/秒(1963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07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15.50万吨、年输沙模数19.2吨/平方公里。
牡丹江流域上游三面环山,西为张广才岭、威虎岭,南为牡丹岭,东为哈尔巴岭及大黑岭,中间为敦化盆地。从河源至马号乡六棵松屯,山高林密,河谷狭窄,河床由大块石、卵石组成。六棵松至贤儒乡太平山屯,河谷逐渐开阔,山地多次生林,沿河多湿草地。太平山至敦化镇,两岸地势平坦,多农田,河床由沙、卵石组成。敦化镇至黑石乡,河道弯曲,河槽窄深,两岸陡壁,高7~15米,水流湍急,多滩哨,河床由卵石、砾石组成,岸边多农田。黑石乡至镜泊湖口,河床由沙、卵石组成,河道顺直,水流平缓,两岸山地起伏不大,多次生林。
(二)支流 牡丹江上游呈树枝状河网。在吉林省境内,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11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沙河、珠尔多河和海浪河。
沙河发源于敦化市大石头镇烟筒砬子屯北的大黑岭与哈尔巴岭交接处,向南流,过烟筒砬子屯后转西流,过沟口屯流向西南,至大石头镇转向西北,在官地乡西崴子屯北注入牡丹江。流域面积1849平方公里,河长186.5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6‰。沙河流域在大石头镇以上,山高林密,河道蜿蜒曲折,沿河多沼泽、湿地、草甸子,河床由沙砾、细沙组成。洪水期,河沼连通,水面宽达1000~2500米。大石头镇以下,两岸为玄武岩台地,地面高出水面10~15米,有农田。在杨家店以下,两岸多悬崖陡壁,高40多米,河床多由沙、砾石或大块石组成,水流湍急。
珠尔多河发源于敦化市额穆乡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西南侧,流向西南,过团山子林场转向东南,在额穆乡中心屯东南有威虎河汇入。在黑石乡丹南屯西北注入牡丹江。流域面积1750平方公里,河长80.1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3.0‰。据额穆水文站(集水面积771平方公里)1957~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3.47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7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1.9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31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流量0.10立方米/秒(1977年)。珠尔多河流域在额穆乡北大秧屯以上,山高林密,河谷狭窄,河中多大块石。北大秧屯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河道顺直,河床由沙、卵石组成,两岸多农田,洪水时易漫滩出槽。在北大秧及额穆一带,水面宽700米。在河口附近常受牡丹江干流洪水顶托。
海浪河发源于敦化市额穆乡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东南,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注入牡丹江,在吉林省境内,流域面积为1061平方公里,为林区,河长61.30公里。